連云港澤陽裝飾材料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金先生
手機:18795587799
電話:0518-88993336
傳真:0518-88993338
郵箱:122067960@qq.com
網(wǎng)址:aquver.com
地址:連云港灌云縣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經(jīng)一路
當兩物體被放在一起達到緊密的界面分子接觸,以至生成新的界面層,就生成了附著力。附著力是一種復雜的現(xiàn)象,涉及到“界面”的物理效應(yīng)和化學反應(yīng)。因為通常每一可觀察到的表面都與好幾層物理或化學吸附的分子有關(guān),真實的界面數(shù)目并不確切知道,問題是在兩表面的何處劃界及附著真正發(fā)生在哪里。
當涂料施工于底材上,并在干燥和固化的過程中附著力就生成了。這些力的大小取決于表面和粘結(jié)料(樹脂、聚合物、基料)的性質(zhì)。廣義上這些力可分為二類:主價力和次價力。化學鍵即為主價力,具有比次價力高得多的附著力,次價力基于以氫鍵為代表的弱得多的物理作用力。這些作用力在具有極性基團(如羧基)的底材上更常見,而在非極性表面如聚乙烯上則較少。鍵的強度和鍵能強度/類型/能量(千卡/摩爾)/實例:
共價鍵 主價力 15~170 絕大多數(shù)有機物
氫鍵 次價力 <12
色散力 次價力 <10 絕大多數(shù)分子
偶極力 次價力 <5 極性有機物
誘導力 次價力 <0.5 非極性有機物
涂料附著的確切機理人們尚未完全了解。不過,使兩個物體連接到一起的力可能由于底材和涂料通過涂料擴散生成機械連接、靜電吸引或化學鍵合。根據(jù)底材表面和所用涂料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的不同,附著可采取上述機理的一種或幾種。一些提出的理論討論如下。
1. 機械連接理論
這種涂層作用機制適用于當涂料施工于含有孔、洞、裂隙或空穴的底材上時,涂料能夠滲透進去。在這種情況下,涂料的作用很象木材拼合時的釘子,起機械錨定作用。當?shù)撞挠邪疾鄄⑻顫M固化的涂料時,由于機械作用,去掉涂層更加困難,這與把兩塊榫結(jié)的木塊拼在一起類似。對各種表面的儀器分析和繪圖(外形圖)表明,涂料確實可滲透到復雜“隧道”形狀的凹槽或裂紋中,在固化硬化時,可提供機械附著。各種涂料對老的或已風化的涂層的附著,以及對噴砂底材的附著就屬于這種機理。磷酸鋅或鐵與涂料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因而能提高附著和耐蝕性。
表面的粗糙程度影響涂料和底材的界面面積。因為去除涂層所需的力與幾何面積有關(guān),而使涂層附著于底材上的力與實際的界面接觸面積有關(guān)。隨著表面積增大,去除涂層的困難增加,這通??赏ㄟ^機械打磨方法提供粗糙表面來實現(xiàn)。通過噴砂使表面積增加,結(jié)果附著力增加。顯然由于其他許多因素的影響,附著并不按相同比例增加,不過通常可見到顯著的增加。
只有當涂料完全滲透到不規(guī)則表面處,提高表面粗糙度才有利,若不能完全滲入,則涂料與表面的接觸會比相應(yīng)的幾何面積還小,并且在涂料和底材間留有空隙,空隙中駐留的氣泡會導致水汽的聚積,最終導致附著力的損失。
經(jīng)常通過對已固化的涂層進行磨砂處理,可改進層間附著力(特別是在汽車涂料中),特別是在底色漆/清漆體系中,要求清漆平滑、光亮且表面能低,因此第二層清漆的附著有一定的困難。這一問題當涂料在比原定溫度高得多的溫度下固化或烘烤時間延長時變得更為嚴重,這兩種情況下,對該表面進行輕度打磨表明,附著力可顯著提高。雖然表面粗糙化能提高附著力,但必須注意避免深而尖的形狀,由于粗糙化生成的尖峰會導致透影(看到底材),在某些情況下并不希望這樣而且深而尖的隆起會形成不均一的涂層,從而生成應(yīng)力集中點,附著力降低,從而耐久性下降。
只要涂膜稍具流動性,涂膜收縮,厚度不均勻以及三維尺寸的變化就很少會生成不可釋放應(yīng)力,但隨著粘度和涂層剛性的增加以及對底材的附著力逐漸形成會生成大量的應(yīng)力,并殘留于干漆膜中。顯然在固定施工參數(shù)(濕膜和干膜厚度)時,凸起部分的涂層厚度比凹陷處小,導致物理性質(zhì)不同。這種不均一涂層具有很高的內(nèi)部應(yīng)力,在投入應(yīng)用時,會進一步受到修補漆溶劑的侵蝕或老化的影響,偶而會超過涂膜的應(yīng)力承受能力,導致裂紋、剝落或其他涂膜完整性的降低。
電鍍金屬對聚乙烯和ABS塑料的附著力證明是來源于機械連接。金屬電鍍工藝包括首先對塑料表面處理,生成大量的機械凹陷,有利于機械連結(jié),然后用氯化亞錫溶液活化,并在Pd2+溶液中使Pd沉積,不通電沉積鎳,然后電鍍所需金屬,如鉻。只有當塑料處理后生成連接凹陷時,電鍍金屬對塑料的附著力才強。不同預處理金屬不僅改變表面的化學組成,而且會生成表面連接點,機械連結(jié)對這類表面起著即使不是最關(guān)鍵,也是相當大的作用。
未處理和磷化處理的冷軋鋼板的表面形態(tài),磷化后表面上可發(fā)現(xiàn)大量的交錯的磷酸鐵微芯片,芯片間的空間提供了大量的物理連接點。
2. 化學鍵理論
在界面間可能形成共價鍵,且在熱固性涂料中更有可能發(fā)生,這一類連結(jié)最強且耐久性最佳,但這要求相互反應(yīng)的化學基團牢牢結(jié)合在底材和涂料上。因為界面層很薄,界面上的化學鍵很難檢測到。然而,如下面所討論的,確實發(fā)生了界面鍵合,從而大大提高了粘結(jié)強度。有些表面,如已涂過的表面、木材、復合物和有些塑料,會有各種各樣的化學官能團,在合適的條件下,可和涂層材料形成化學鍵。
有機矽烷廣泛用于玻璃纖維的底漆以提高樹脂和纖維增強塑料中玻璃的附著力,也可用作底漆或一體化混合物以促進樹脂對礦石、金屬和塑料的附著力。實質(zhì)上,應(yīng)用時生成了矽醇基,可與玻璃表面的矽醇基,或者也可能與其他金屬氧化物形成強的醚鍵 。這類化學鍵合可發(fā)生在玻璃、陶瓷及一些金屬底材表面的金屬氫氧化物和含矽烷涂料間。
含反應(yīng)性基團如羥基和羧基的涂料傾向于和含有類似基團的底材更牢固地附著、這種機理的一個例子是三聚氰胺固化丙烯酸面漆對三聚氰胺固化聚酯底漆的優(yōu)異附著力,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已固化底漆的剩余羥基會與面漆的三聚氰胺固化劑反應(yīng),實際上把底漆和面漆拉在了一起。當該涂料過烘烤(烘烤時間過長和/或固化溫度過高)時,面漆的附著力顯著減弱,有時甚至無附著力。剩余羥基會對附著力有貢獻可從IR譜圖得到證實:標準烘烤的底漆富含羥基,而過烘烤底漆即使有也只有很少的羥基。
當?shù)撞暮蟹磻?yīng)性羥基時,在適當?shù)臈l件下也會和熱固性聚氨酯涂料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
化學鍵合也完全可適用于解釋環(huán)氧樹脂涂料對纖維素底材的優(yōu)異附著力。顯然,正如紅外光譜所證實的,界面上環(huán)氧樹脂的環(huán)氧基和纖維素的羥基發(fā)生反應(yīng),導致纖維素上羥基伸縮振動峰3350cm-1和C-O的伸縮振動峰1100~1500cm-1的消失,同時環(huán)氧樹脂的環(huán)氧基915cm-1峰和氧橋?qū)ΨQ伸縮振動峰1160cm-1消失。
有些聚合物對已交聯(lián)的聚合物表面附著較弱,出現(xiàn)界面性的缺損。有報導稱加入少量的某些含氮基團能大大提高附著力。例如氨基聚合物對交聯(lián)醇酸樹脂具有很強的附著力,因為界面上兩相間發(fā)生氨-酯交換反應(yīng),形成酰胺鍵。
以丁胺作氨基聚合物的模型化合物可以很容易發(fā)現(xiàn)氨-酯交換反應(yīng)。當胺加入未固化醇酸樹脂的甲苯溶液中,兩者在室溫下很易反應(yīng)形成二丁基苯二酰胺,并會結(jié)晶而析出 。FTIR光譜法檢測氨基樹脂和未固化醇酸樹脂的混合物發(fā)現(xiàn),混合物烘烤后胺基吸收峰下降,同時出現(xiàn)酰胺吸收峰,表明在界面上確實發(fā)生了氨-酯交換反應(yīng)。
3. 靜電理論
可以想像以帶電雙電層形式存在的靜電作用力形成于涂層表面的界面上,涂層和表面均帶有殘余電荷,散布于體系中,這些電荷的相互作用能提高一些附著力。靜電力主要是色散力和來源于永久偶極子的相互作用力。含有永久偶極子物質(zhì)的分子間的吸引力由一個分子的正電區(qū)和另一分子的負電區(qū)的相互作用引起。
涂料潤濕固體表面的程度通過接觸角測定誘導偶極子間的吸引力,稱為倫敦力或色散力是范德華力的一種,也對附著力有所貢獻,對某些底材/涂料體系,這些力提供了涂料和底材間的大部分吸引力。應(yīng)該注意到這些相互作用只是短程相互作用,與涂料/底材間距離的六次方或七次方成反比。因為當距離超過0.5納米(5埃)時,這些力的作用明顯下降,所以涂層和底材的密切接觸是必要的。
4. 擴散理論
當涂料和底材(聚合物)這兩相通過潤濕達到分子接觸時,根據(jù)材料的性質(zhì)和固化條件的不同,大分子上的某些片段會向界面另一邊進行不同程度的擴散。這種現(xiàn)象需經(jīng)兩步完成,即潤濕之后鏈段穿過界面相互擴散形成交錯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
因為長鏈性質(zhì)不同和擴散系數(shù)較低,非相似聚合物通常不兼容,因此,完整的大分子穿過界面擴散是不可能的。然而,理論和實驗資料表明,局部鏈段擴散很容易發(fā)生,并在聚合物間形成10~1000埃的擴散界面層。涂料的擴散也從接觸時間、固化溫度和分子結(jié)構(gòu)(分子量、分子鏈柔性、側(cè)鏈基團、極性、雙鍵和物理兼容性)的影響間接得到證實。直接的證據(jù)則包括擴散系數(shù)的測定、電鏡對界面結(jié)構(gòu)的觀察、輻射熱致發(fā)光技術(shù)和光學顯微鏡。顯然,這種擴散最易發(fā)生在諸如工程塑料的聚合物底材上,因為分子間自由體積較大,且與金屬相比分子間距離大得多。
附著形成機理
當不相似的兩種材料達到“緊密”接觸時,在空氣中的兩個自由表面消失,形成新的界面。界面相互作用的性質(zhì)決定了涂料和底材之間成鍵的強度,這種相互作用的程度基本由一相被另一相的潤濕性決定,使用液體涂料時,液相的流動性也有很大幫助,因此潤濕可被看作涂料和底材的密切接觸。為了保持涂層與底材的附著力,除了保證初步的潤濕外,在涂膜形成后的完全潤濕和固化后仍保持鍵合情況不變是很重要的。